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成语拼音

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成语解释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典故出处

《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成语典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成语造句

他对待朋友的态度极其极端,完全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这样的处世方式实在不可取。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他的性情十分复杂多变。 这位国君最初对一位臣子极为宠信,将其视为心腹,赋予重任,各种赏赐和优待不断。在国君眼中,这位臣子此时是完美无瑕的,无论他做什么事情,国君都会无条件地支持和赞赏,真可谓是“爱之欲其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谣言和谗言渐渐传入国君的耳中。也许是出于嫉妒,也许是出于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有人开始在国君面前诋毁这位臣子。国君一开始并不相信这些谣言,但久而久之,他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渐渐地,国君看这位臣子越来越不顺眼,之前那些被他视为优点的地方,现在却成了缺点。他开始鸡蛋里挑骨头,对臣子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怀疑和不满。曾经的宠爱荡然无存,只剩下厌恶和反感。最终,国君竟然听信了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决定要将这位臣子置于死地,这正应了“恶之欲其死”这句话。 这位臣子感到无比冤屈,但在国君的一意孤行之下,他难以辩驳。他的命运急转直下,从备受恩宠到面临绝境。周围的人都为他感到惋惜,因为大家都清楚他是被冤枉的,然而国君却被自己的偏见和情绪所左右,无法再公正地看待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教训。它警示着后人,不能仅凭自己一时的喜好或厌恶来评判他人,要保持理性和客观,避免被情绪所左右。正如孔子所言:“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能因为喜欢一个人的言辞就推举他,也不能因为厌恶一个人就否定他所有的言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因为对某个人的第一印象好而对其过分偏爱,或者因为一些小事而对某个人产生厌恶之情。然而,这样的做法往往是不公正的,可能会导致我们错过真正优秀的人,或者冤枉了无辜的人。我们应该学会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他人,不要被自己的情感所蒙蔽,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做出正确的决策。 爱与恶,是人类情感中极为强烈的两种情绪,但我们不能让它们主宰我们的判断和行为。只有在面对他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公正的态度,才能避免像那位国君一样,因“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成语图片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