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无礼

成语拼音

ào màn wú lǐ

傲慢无礼成语解释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典故出处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对待长辈和朋友的态度,让人实在难以接受,完全就是傲慢无礼。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梁国。梁国中有一位年轻的公子,名叫孙阳。 孙阳出身富贵之家,自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傲慢无礼的性格。他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身边的其他人。 有一次,孙阳受邀参加一个重要的聚会。在聚会上,有一位来自他国的使者,使者见多识广、彬彬有礼。孙阳看到使者后,心中便生出了轻视之意,他在与使者交谈时,语气傲慢,态度极为不友善。使者对孙阳的态度感到十分惊讶和不满,但出于礼貌,并没有当场发作。 然而,孙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依旧我行我素。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对身边的仆人、下属也是呼来喝去,毫不尊重。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但他却不以为然。 有一天,孙阳的父亲得知了他的所作所为,便把他叫来训斥道:“吾儿,你可知傲慢无礼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后果?自古以来,谦逊有礼之人方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而傲慢之人往往会招人唾弃。”孙阳却反驳道:“父亲,我有何错?我本就比他们高贵,为何要对他们客气?”父亲长叹一声,说道:“你如此冥顽不灵,将来必定会吃苦头。” 果不其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孙阳因为他的傲慢无礼得罪了越来越多的人。他的名声也变得越来越差,许多原本与他交好的人也渐渐疏远了他。在一次重要的外交事务中,由于孙阳的傲慢态度,导致梁国与他国的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差点引发了战争。 此时的孙阳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他后悔不已,想起父亲曾经的教诲,心中充满了愧疚。他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尝试变得谦逊有礼,尊重他人。 然而,他之前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要想重新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并非易事。但孙阳并没有放弃,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修复着与他人的关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傲慢无礼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正如《礼记》中所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喜爱和支持,避免因为傲慢无礼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傲慢无礼-成语图片

傲慢无礼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