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持不定

成语拼音

bǎ chí bù dìng

把持不定成语解释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典故出处

《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成语典故

他意志薄弱,一遇风浪就把持不定。

成语造句

他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内心纠结,想法总是变来变去,完全把持不定。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名叫李贤的大臣。李贤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朝中逐渐崭露头角。 当时,国家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抉择和挑战。边境时有外族侵扰,国内也存在着一些政治分歧和利益纷争。皇帝年事渐高,对于朝政的把控也有些力不从心。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李贤被委以重任,参与到许多关键的决策之中。 然而,随着权力的增大,李贤开始陷入了纠结和犹豫之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他常常把持不定。比如在对待外族入侵的问题上,有的大臣主张强硬对抗,倾尽国力一战;而有的大臣则认为应该采取和谈的方式,避免生灵涂炭。李贤在这两种观点之间摇摆不定,迟迟无法做出果断的决定。 有一次,国内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对于如何救灾,朝堂上又出现了多种声音。有的说应该开仓放粮,有的说要兴修水利,还有的说要举行祭祀祈求上天降雨。李贤在这些方案面前犹豫不决,一会儿觉得这个有道理,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可行,始终不能坚定地选择一条路走下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问题却因为李贤的把持不定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百姓们怨声载道,国家的局势也变得越来越危急。李贤的好友张括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找到李贤,诚恳地对他说:“贤弟,你不能再这样摇摆不定了。昔日圣人孔子面对抉择时,也会深思熟虑,但最终会果断做出决定。如今你身负国家重任,若不能坚定立场,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对得起百姓和皇上对你的信任呢?” 李贤听后,如梦初醒。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他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各种情况,结合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终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之后的决策中,他不再轻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而是坚定地按照自己的判断去行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国家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李贤也明白了,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不能一味地把持不定,而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果断地做出决策,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从此,他更加用心地处理国家事务,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大臣。这个故事也警示后人,在关键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果断抉择,而不是像李贤曾经那样把持不定,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把持不定-成语图片

把持不定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