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儒生

成语拼音

bái miàn rú shēng

白面儒生成语解释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典故出处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看起来文质彬彬,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实则内心坚毅,绝非人们想象中的那种白面儒生。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叫李明。李明自幼勤奋好学,饱读诗书,一心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李明长得眉清目秀,一副白面儒生的模样,加上他举止文雅,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所以在镇里颇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他每日都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爱开玩笑。李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都名落孙山。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沮丧和自我怀疑之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依旧日夜苦读,不断提升自己。 有一次,镇里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看着百姓们受苦,李明心中十分难受。他决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百姓们寻找解决办法。他查阅了大量的典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比如兴修水利、合理分配水资源等。 在他的努力下,镇里的人们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旱灾。虽然过程十分艰难,但最终旱灾的影响逐渐减小,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 经过这件事,李明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不能通过科举取得功名,他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百姓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从此,他不再执着于科举的成败,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帮助他人和为社会做贡献上。 他开设学堂,免费教导镇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他为贫困的百姓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还积极参与镇里的各种公益活动,为改善大家的生活出谋划策。 多年后,李明虽然没有成为一名高官,但他却成为了镇里人人敬仰的人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虽然没有耀眼的光芒,但却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人们提起他,都会由衷地赞叹:“李明真是一位有才华、有担当的白面儒生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应仅仅由功名利禄来衡量,即使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要心怀善良和正义,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去帮助他人,同样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正如李明一样,他虽没有在科举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但他却在另一个领域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

白面儒生-成语图片

白面儒生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