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麪儒生

成語拼音

bái miàn rú shēng

白麪儒生成語解釋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典故出處

《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溫詳之徒,皆白麪儒生,烏合爲羣,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看起來文質彬彬,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實則內心堅毅,絕非人們想象中的那種白麪儒生。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年輕的書生叫李明。李明自幼勤奮好學,飽讀詩書,一心渴望通過科舉考試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李明長得眉清目秀,一副白麪儒生的模樣,加上他舉止文雅,待人接物彬彬有禮,所以在鎮裏頗受人們的喜愛和尊重。他每日都沉浸在書本的世界裏,孜孜不倦地鑽研學問。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愛開玩笑。李明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都名落孫山。這讓他陷入了深深的沮喪和自我懷疑之中。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依舊日夜苦讀,不斷提升自己。 有一次,鎮裏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看着百姓們受苦,李明心中十分難受。他決定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百姓們尋找解決辦法。他查閱了大量的典籍,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比如興修水利、合理分配水資源等。 在他的努力下,鎮裏的人們開始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應對旱災。雖然過程十分艱難,但最終旱災的影響逐漸減小,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恢復了正常。 經過這件事,李明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不能通過科舉取得功名,他依然可以憑藉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爲百姓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從此,他不再執着於科舉的成敗,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幫助他人和爲社會做貢獻上。 他開設學堂,免費教導鎮裏的孩子們讀書識字;他爲貧困的百姓提供法律援助,幫助他們維護自己的權益;他還積極參與鎮裏的各種公益活動,爲改善大家的生活出謀劃策。 多年後,李明雖然沒有成爲一名高官,但他卻成爲了鎮里人人敬仰的人物。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他就像一顆璀璨的星星,雖然沒有耀眼的光芒,但卻溫暖着每一個人的心。人們提起他,都會由衷地讚歎:“李明真是一位有才華、有擔當的白麪儒生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價值不應僅僅由功名利祿來衡量,即使沒有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只要心懷善良和正義,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去幫助他人,同樣可以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敬仰。正如李明一樣,他雖沒有在科舉道路上取得輝煌成就,但他卻在另一個領域綻放出了屬於自己的光彩。

白麪儒生-成語圖片

白麪儒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