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赐之师

成语拼音

bài cì zhī shī

拜赐之师成语解释

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典故出处

《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很容易成为对方的拜赐之师,一败涂地。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 当时,郑国曾依附于楚国。后来,郑国觉得楚国并非可靠的依靠,便转而与晋国结盟。楚国得知此事后,十分恼怒,于是派大将子重率领大军攻打郑国。郑国难以抵挡楚国的强大攻势,形势危急。晋国得知郑国的困境后,立即派遣栾书为统帅,带领大军前往救援郑国。 晋军与楚军在鄢陵相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战斗中,晋军将领郤至表现得十分英勇,他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奋勇杀敌。郤至三次遇到楚军统帅子重,每次都下车向子重行礼。子重见此情景,心中十分诧异,但也对郤至的行为表示赞赏。 最终,这场战役以晋军的胜利而告终。然而,郤至在战场上对敌军统帅行礼的举动却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的行为过于轻率,在战场上对敌人行礼是不恰当的。但也有人认为,郤至展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和风度,他尊重对手,即使在激烈的战争中也不失礼仪。 后来,人们便用“拜赐之师”这个成语来形容前来讨伐自己,反而使自己获得教益和帮助的人或力量。就如同这场战役中的郤至,他虽然是楚军的敌人,但他的行为却让子重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说是给子重上了一课。这也提醒着人们,在面对竞争对手或敌对势力时,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抗和冲突,有时候他们的行为或态度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和收获。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较量,我们往往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正如“拜赐之师”所传达的含义,即使是来自敌人的“馈赠”,也可能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助力。

拜赐之师-成语图片

拜赐之师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