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板六十四
成语拼音
-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板板六十四成语解释
- 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典故出处
- 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成语典故
- 这个人板板六十四,不通人情。★王安忆《绕公社一周》
成语造句
- 他这个人做事极其僵化,不懂变通,就像板板六十四,丝毫没有灵活性可言。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宋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有一位官员名叫李恪。
李恪是一个非常刻板、不知变通的人。他凡事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丝毫不懂得灵活处理。有一次,国家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百姓们的房屋受损严重,急需重建。许多百姓向官府求助,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和支持。然而,李恪却完全不顾百姓们的实际困难,只是一味地按照那死板的规矩办事。他坚持要百姓们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要求,一步一步地申请、审批,哪怕这个过程会耽误大量的时间,让百姓们在困境中多受折磨。
他的这种行事风格,让身边的人都感到十分无奈。有人劝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切都应该按照规定来,不能有丝毫偏差。”就这样,百姓们在他的这种板板六十四的做法下,吃尽了苦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恪的这种作风越来越被人们所诟病。人们纷纷议论,说他太过死板,不懂得体谅百姓的疾苦。而李恪却依然我行我素,认为自己这样做才是正确的。
有一天,国家又面临了一个重要的决策。其他官员们都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可能不完全符合所有的规定,但却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然而,李恪却坚决反对,他坚持认为只有按照那板板六十四的规矩来,才是最正确的做法。结果,因为他的固执,错过了最佳的解决时机,给国家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这件事情之后,李恪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那种板板六十四的做事方式,虽然看似严谨,但实际上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人心和实际情况。他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学会在规矩和灵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然而,他的改变来得有些太迟了。他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整个国家,人们提起他,都会摇摇头说:“就是那个板板六十四的李恪啊。”尽管他后来努力改进,但他的形象却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过于死板地坚守规矩,而应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规矩是为了保障秩序,但如果过于刻板地执行规矩,反而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我们要懂得在原则和灵活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而不是像李恪那样板板六十四。
板板六十四-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