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板六十四
成語拼音
-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板板六十四成語解釋
- 宋時官鑄銅錢,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減。比喻刻板不知變通。板即版”,鑄錢的模子。
典故出處
- 清·範寅《越諺·數目之諺》板板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
成語典故
- 這個人板板六十四,不通人情。★王安憶《繞公社一週》
成語造句
- 他這個人做事極其僵化,不懂變通,就像板板六十四,絲毫沒有靈活性可言。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宋的國家。在這個國家裏,有一位官員名叫李恪。
李恪是一個非常刻板、不知變通的人。他凡事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執行,絲毫不懂得靈活處理。有一次,國家遇到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害,百姓們的房屋受損嚴重,急需重建。許多百姓向官府求助,希望能得到一些幫助和支持。然而,李恪卻完全不顧百姓們的實際困難,只是一味地按照那死板的規矩辦事。他堅持要百姓們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要求,一步一步地申請、審批,哪怕這個過程會耽誤大量的時間,讓百姓們在困境中多受折磨。
他的這種行事風格,讓身邊的人都感到十分無奈。有人勸他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可他卻振振有詞地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切都應該按照規定來,不能有絲毫偏差。”就這樣,百姓們在他的這種板板六十四的做法下,吃盡了苦頭。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恪的這種作風越來越被人們所詬病。人們紛紛議論,說他太過死板,不懂得體諒百姓的疾苦。而李恪卻依然我行我素,認爲自己這樣做纔是正確的。
有一天,國家又面臨了一個重要的決策。其他官員們都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和方案,這些方案雖然可能不完全符合所有的規定,但卻能夠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然而,李恪卻堅決反對,他堅持認爲只有按照那板板六十四的規矩來,纔是最正確的做法。結果,因爲他的固執,錯過了最佳的解決時機,給國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這件事情之後,李恪終於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那種板板六十四的做事方式,雖然看似嚴謹,但實際上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人心和實際情況。他開始嘗試着改變自己,學會在規矩和靈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然而,他的改變來得有些太遲了。他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整個國家,人們提起他,都會搖搖頭說:“就是那個板板六十四的李恪啊。”儘管他後來努力改進,但他的形象卻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過於死板地堅守規矩,而應該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規矩是爲了保障秩序,但如果過於刻板地執行規矩,反而可能會帶來不好的結果。我們要懂得在原則和靈活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複雜的情況,而不是像李恪那樣板板六十四。
板板六十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