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
成语拼音
- bàn jīn bā liǎng
半斤八两成语解释
-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典故出处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
成语典故
-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七回
成语造句
- 这两个人的工作能力实在不怎么样,在处理问题方面可谓半斤八两,都不够出色。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商业集市上,有两个商人,一个叫李甲,一个叫王乙。
李甲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但有时候过于精明,会在生意中耍些小聪明。他常常以次充好,试图赚取更多的利润。
王乙则相对老实厚道,做生意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然而,他在生意场上的手段没有李甲那么多。
一次,两人同时进了一批同样的货物。李甲为了尽快脱手,故意夸大货物的优点,把价格定得很高。而王乙则是按照正常的价格出售。
刚开始,李甲凭借着他的口才吸引了不少顾客,赚了不少钱。但时间一长,顾客们发现货物并没有李甲说的那么好,纷纷开始抱怨,他的生意也渐渐冷清下来。
王乙虽然一开始生意没有那么火爆,但因为他的诚信,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李甲看到王乙的生意越来越好,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又想出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竞争。但王乙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甲和王乙在集市上的名声渐渐传开。大家都知道李甲狡猾,王乙实在。
有一天,一位智者路过集市,听到了人们对李甲和王乙的评价。他感慨地说:“这李甲和王乙啊,就如同半斤八两,虽然各有特点,但都不是完美的商人。李甲过于精明却失了诚信,王乙虽然诚信但缺乏灵活的手段。”
从此,“半斤八两”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彼此实力相当,不相上下,但又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人或事物。在这个故事中,李甲和王乙在生意场上的表现就是半斤八两,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没有谁绝对的好,也没有谁绝对的坏。这个成语也提醒着人们,在评价他人或事物时,不能只看到一方面,而要全面地看待,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区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不断完善自己,既要保持优点,又要努力改进缺点,才能不断进步。
半斤八两-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