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兩

成語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半斤八兩成語解釋

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典故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着秤錘硬似鐵,八兩元來是半斤。”

成語典故

衆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七回

成語造句

這兩個人的工作能力實在不怎麼樣,在處理問題方面可謂半斤八兩,都不夠出色。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商業集市上,有兩個商人,一個叫李甲,一個叫王乙。 李甲頭腦靈活,能說會道,但有時候過於精明,會在生意中耍些小聰明。他常常以次充好,試圖賺取更多的利潤。 王乙則相對老實厚道,做生意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則。然而,他在生意場上的手段沒有李甲那麼多。 一次,兩人同時進了一批同樣的貨物。李甲爲了儘快脫手,故意誇大貨物的優點,把價格定得很高。而王乙則是按照正常的價格出售。 剛開始,李甲憑藉着他的口才吸引了不少顧客,賺了不少錢。但時間一長,顧客們發現貨物並沒有李甲說的那麼好,紛紛開始抱怨,他的生意也漸漸冷清下來。 王乙雖然一開始生意沒有那麼火爆,但因爲他的誠信,贏得了顧客的信任,回頭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 李甲看到王乙的生意越來越好,心裏很不平衡,於是又想出一些不正當的手段來競爭。但王乙不爲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原則。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甲和王乙在集市上的名聲漸漸傳開。大家都知道李甲狡猾,王乙實在。 有一天,一位智者路過集市,聽到了人們對李甲和王乙的評價。他感慨地說:“這李甲和王乙啊,就如同半斤八兩,雖然各有特點,但都不是完美的商人。李甲過於精明卻失了誠信,王乙雖然誠信但缺乏靈活的手段。” 從此,“半斤八兩”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用來形容彼此實力相當,不相上下,但又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的人或事物。在這個故事中,李甲和王乙在生意場上的表現就是半斤八兩,他們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沒有誰絕對的好,也沒有誰絕對的壞。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在評價他人或事物時,不能只看到一方面,而要全面地看待,不能簡單地以好壞來區分。同時,也告誡人們要不斷完善自己,既要保持優點,又要努力改進缺點,才能不斷進步。

半斤八兩-成語圖片

半斤八兩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