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内陵外

成语拼音

bào nèi líng wài

暴内陵外成语解释

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典故出处

《周礼·夏官·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壇之。”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这种行为简直不可理喻,对外蛮横无理,对内欺压家人,完全是暴内陵外的表现。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的君主名叫郑庄公。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深受母亲武姜的宠爱,武姜一直试图为共叔段谋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起初,郑庄公将京邑封给了共叔段。大臣们纷纷进谏,认为京邑地大物博,不应该分封给共叔段,这样可能会对国家造成威胁。然而,郑庄公却表现得很宽容,他似乎并不在意共叔段势力的扩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越发肆无忌惮。他私自扩充军队,修缮城池,大有与郑庄公分庭抗礼之势。郑庄公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但依然按兵不动。 共叔段见郑庄公毫无反应,以为兄长软弱可欺,于是更加放肆地准备起兵谋反。他与母亲武姜约定好,待他起兵之时,武姜在都城内作为内应。 然而,郑庄公早已洞察一切,在共叔段起兵的关键时刻,他果断出击,迅速平定了叛乱。共叔段的美梦瞬间破灭,他仓皇出逃。 郑庄公的这一系列行为看似是对弟弟的纵容,但实际上是他深谋远虑的布局。他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举消灭共叔段的势力。 郑庄公对待共叔段的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暴内陵外”。表面上对内部的亲人宽容大度,甚至有些放纵,而实际上却对外部的威胁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果断的措施予以打击。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面临类似的情况,对于身边亲近的人,我们可能会过于宽容和放纵,而忽视了潜在的问题和危险。然而,当面对外部的挑战和威胁时,我们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不能被情感所左右。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宽容并不意味着纵容,善良也需要有底线。只有在正确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时,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立足并取得成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郑庄公的这种策略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在那个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时代,君主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谋略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和地位。郑庄公通过“暴内陵外”的手段,成功地消除了内部的隐患,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暴内陵外”这个成语虽然带有一定的贬义,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下,也可以成为一种策略和手段。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学会正确处理内与外的关系,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暴内陵外-成语图片

暴内陵外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