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內陵外
成語拼音
- bào nèi líng wài
暴內陵外成語解釋
- 暴殘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對內殘害百姓,對外欺壓弱小。
典故出處
- 《周禮·夏官·司馬上》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陵外,則壇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這種行爲簡直不可理喻,對外蠻橫無理,對內欺壓家人,完全是暴內陵外的表現。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君主名叫鄭莊公。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深受母親武姜的寵愛,武姜一直試圖爲共叔段謀取更多的權力和利益。
起初,鄭莊公將京邑封給了共叔段。大臣們紛紛進諫,認爲京邑地大物博,不應該分封給共叔段,這樣可能會對國家造成威脅。然而,鄭莊公卻表現得很寬容,他似乎並不在意共叔段勢力的擴張。
隨着時間的推移,共叔段在母親的支持下,越發肆無忌憚。他私自擴充軍隊,修繕城池,大有與鄭莊公分庭抗禮之勢。鄭莊公對這些情況瞭如指掌,但依然按兵不動。
共叔段見鄭莊公毫無反應,以爲兄長軟弱可欺,於是更加放肆地準備起兵謀反。他與母親武姜約定好,待他起兵之時,武姜在都城內作爲內應。
然而,鄭莊公早已洞察一切,在共叔段起兵的關鍵時刻,他果斷出擊,迅速平定了叛亂。共叔段的美夢瞬間破滅,他倉皇出逃。
鄭莊公的這一系列行爲看似是對弟弟的縱容,但實際上是他深謀遠慮的佈局。他一方面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背上不仁不義的罵名。他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一舉消滅共叔段的勢力。
鄭莊公對待共叔段的這種方式,可以說是一種“暴內陵外”。表面上對內部的親人寬容大度,甚至有些放縱,而實際上卻對外部的威脅保持高度警惕,並採取果斷的措施予以打擊。
這個故事也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啓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面臨類似的情況,對於身邊親近的人,我們可能會過於寬容和放縱,而忽視了潛在的問題和危險。然而,當面對外部的挑戰和威脅時,我們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果斷的行動,不能被情感所左右。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寬容並不意味着縱容,善良也需要有底線。只有在正確處理好內與外的關係時,我們才能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立足並取得成功。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鄭莊公的這種策略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在那個諸侯紛爭、弱肉強食的時代,君主必須要有足夠的智慧和謀略來維護自己的國家和地位。鄭莊公通過“暴內陵外”的手段,成功地消除了內部的隱患,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也爲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總之,“暴內陵外”這個成語雖然帶有一定的貶義,但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情境下,也可以成爲一種策略和手段。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學會正確處理內與外的關係,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機遇。
暴內陵外-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