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羹之让
成语拼音
- bēi gēng zhī ràng
杯羹之让成语解释
- 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典故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梘羹。”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面对巨大利益时,他没有丝毫的贪念,反而展现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就如同古代那些有着杯羹之让的贤者。
成语故事
-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起兵反秦。其中有两位重要的人物,刘邦和项羽。
刘邦出身平民,但他善于用人,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项羽则是楚国贵族后裔,武力高强,威震天下。
起初,刘邦和项羽曾联手抗秦,他们一同征战,取得了不少胜利。然而,随着秦朝的覆灭,两人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和项羽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有一次,刘邦的军队被项羽围困在一个地方,处境十分危急。刘邦的谋士们建议他向项羽求和,刘邦无奈之下只好派使者去见项羽。
项羽听了刘邦使者的话后,心中有些犹豫。他的谋士范增劝他不要轻信刘邦,要趁机彻底消灭刘邦。但项羽心中还是有些不忍,他想起了曾经与刘邦并肩作战的日子。
就在项羽犹豫不决的时候,刘邦又派来了使者,并带来了丰厚的礼物。使者对项羽说:“沛公深知项王的威武,不敢与项王争雄。沛公愿将天下让出一部分给项王,只求项王能放过他和他的军队。”项羽听了这话,心中有些动摇。
这时,范增在一旁着急地说:“大王,不可听信刘邦的话。刘邦此人野心勃勃,他绝不会真心让出天下。如果大王此时不抓住机会消灭他,日后必定会后患无穷。”
然而,项羽最终还是没有听从范增的建议。他答应了刘邦的求和,并与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刘邦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再次与项羽争夺天下。
后来,刘邦在韩信等将领的帮助下,势力逐渐壮大。他终于再次与项羽展开了决战。在这场决战中,刘邦最终击败了项羽,项羽被迫自刎而死。
刘邦最终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一代帝王。而项羽因为他的一时仁慈和犹豫不决,最终失去了天下。这其中的“杯羹之让”,看似是刘邦的示弱,实则包含着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心算计。这个故事也让后人明白,在争夺天下的道路上,不能有丝毫的仁慈和犹豫,必须果断坚决,才能成就大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杯羹之让”的故事也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谈资,警示着后人在面对重大抉择时要谨慎思考,权衡利弊。
杯羹之让-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