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公向私
成语拼音
- bèi gōng xiàng sī
背公向私成语解释
- 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
典故出处
- 《宋书·百官志下》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某些官员在工作中忘记了职责和使命,一味地背公向私,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朝代中,有一位官员叫李明。
李明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科举入仕。一开始,他怀着满腔的热忱和抱负,立志要为百姓谋福祉,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他积极处理政务,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案件,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上司的赏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渐渐在官场中迷失了自己。他看到其他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过着奢华的生活,心中不禁起了波澜。他开始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为百姓做事,却得不到与之相应的回报,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次,朝廷下拨了一笔救灾款项用于赈济遭受天灾的地区。李明负责款项的分发,在这个过程中,他心中的私欲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他看到这笔巨款,想到自己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竟然鬼使神差地偷偷截留了一部分款项,用于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为自己辩解说这只是一点小小的“犒劳”,不会影响大局。
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李明越来越肆无忌惮,从救灾款到税收,他都能找到机会中饱私囊。他开始与一些不法商人勾结,利用职权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自己也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他完全背离了当初入仕的初衷,从一个一心为公的官员变成了一个背公向私的小人。
百姓们渐渐发现了李明的所作所为,对他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慨和失望。他们纷纷向上级官员举报李明的恶行。上级官员开始展开调查,很快就掌握了李明犯罪的证据。最终,李明被革职查办,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一个人如果不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克制内心的私欲,就很容易走向背公向私的道路。正如《礼记》中所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在独处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一时的贪念而毁掉自己的一生。我们应当以李明的故事为鉴,时刻提醒自己要秉持公正、廉洁的原则,不为私利所动摇,始终保持为公为民的初心。
背公向私-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