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鬯不惊

成语拼音

bǐ chàng bù jīng

匕鬯不惊成语解释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典故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成语典故

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

成语造句

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座小城竟能在一次次危机中保持匕鬯不惊,百姓生活相对安定。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郑国。当时郑国的国君是郑厉公,他统治下的郑国局势较为复杂。 郑厉公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祭足,祭足在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郑厉公却对祭足心存忌惮,担心他的权力过大影响到自己的统治。于是,郑厉公密谋想要除掉祭足。 他找到了祭足的女婿雍纠,许以重利,让雍纠去执行这个计划。雍纠在利益的诱惑下,答应了郑厉公。可是,雍纠的妻子,也就是祭足的女儿,察觉到了丈夫的异常。她敏锐地感觉到雍纠似乎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在一番巧妙的试探和观察后,祭足的女儿终于发现了雍纠的阴谋。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自己的父亲,一边是自己的丈夫。经过痛苦的挣扎,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亲情,将雍纠的计划告知了父亲祭足。 祭足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当机立断采取行动,迅速地将雍纠处死。郑厉公得知计划败露,雍纠已死,知道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逃离郑国。 在这场风波中,郑国的百姓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社会依旧安定有序,人们的生活依旧照常进行,真可谓是“匕鬯不惊”。正如《左传》中所记载的其他一些国家在面临类似动荡时,百姓往往处于惊恐不安之中,但郑国在这次事件中却能保持平稳。祭足凭借着他的智慧和果断,成功地化解了危机,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匕鬯不惊”这个成语,也正是从这个故事中流传下来,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种在面临重大变故或危机时,依旧能够保持社会安定、人民不受惊扰的状态。它体现了一种高超的治理能力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也成为了后世人们所追求和赞誉的一种境界。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故事不断提醒着我们,稳定与和谐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做到“匕鬯不惊”,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匕鬯不惊-成语图片

匕鬯不惊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