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权量力
成语拼音
- bǐ quán liàng lì
比权量力成语解释
- 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也用来指衡量两方面的轻重。
典故出处
- 汉·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成语典故
- 设我中国至此时而不一变,安能埒于欧洲诸大国,而与之比权量力也哉!清·王韬《变法中》
成语造句
- 在面对复杂的局势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全面分析各方因素,切不可盲目行动,而要做到心中有数,懂得比权量力。
成语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分别是陈国和蔡国。陈国的国王陈厉公野心勃勃,一直渴望扩张自己国家的领土和势力。
当时,蔡国的实力与陈国相比,略显逊色。陈厉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他开始频繁地在边境制造摩擦,试图挑起事端。蔡国国王得知后,十分愤怒,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不能轻易地发动战争。
陈厉公的大臣们纷纷进言,建议他谨慎行事,不要贸然行动。然而,陈厉公却被自己的野心蒙蔽了双眼,他坚信自己能够战胜蔡国。
在一次朝堂会议上,陈厉公得意洋洋地说道:“蔡国如今实力大不如前,我们正应该趁此机会,一举将其吞并。”一位睿智的老臣站出来反对道:“大王,我们切不可轻举妄动。虽然蔡国目前可能稍弱,但战争之事不可只看表面,我们需要仔细地比权量力,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两国的兵力、资源、民心等。贸然进攻,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陈厉公听后,十分不悦,他斥责老臣胆小怕事。但老臣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引用历史上的诸多事例,说明在战争中不谨慎比权量力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然而,陈厉公一意孤行,还是发动了对蔡国的战争。起初,陈国的军队凭借着出其不意的进攻,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蔡国国王迅速做出反应,整合全国之力进行抵抗。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陈国渐渐显露出了疲态。他们发现蔡国的韧性远超想象,而且在战争中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
最终,这场战争以陈国的失败而告终。陈厉公后悔不已,他意识到自己当初没有听从老臣的建议,没有认真地比权量力,才导致了如此惨痛的结局。他感慨道:“我真是太鲁莽了,没有正确评估双方的实力,才让国家陷入如此困境。”
从此之后,陈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策略,学会了在面对重大决策时,要全面地比权量力,不再盲目行动。而这个故事也被后人铭记,提醒着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切不可凭借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就如同孙子兵法中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正确地比权量力,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最适合的道路,避免重蹈覆辙。
比权量力-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