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地千里

成语拼音

chì dì qiān lǐ

赤地千里成语解释

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典故出处

《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卫灵公到晋国去途中夜宿濮水上游,夜半听到神秘琴声,他命乐官师涓记录下来,会见时给晋平公演奏。晋国乐官师旷说这是亡国之音,晋平公还意犹未尽。第二次演奏时大风大雨相随,后来发生大旱,三年之内造成赤地千里。

成语造句

在那可怕的旱灾下,大地变得一片荒芜,赤地千里,百姓们生活苦不堪言。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时期,天下大乱,战争频繁。有一个国家,长期遭受着战乱的蹂躏。 这个国家的君王为了扩张领土,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导致国内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由于大量的青壮劳力被征调去打仗,农田无人耕种,渐渐荒芜。再加上战争对水利设施等的破坏,农业生产几乎陷入停滞。 一年又一年过去,可怕的旱灾也降临到这片土地上。天空中许久都不见一滴雨落下,河流干涸,土地干裂,草木枯萎。百姓们面临着严重的饥荒,饿殍遍野,惨状令人痛心。原本繁华的城市和乡村,变得一片死寂。 大臣们纷纷向君王进谏,希望他能停止战争,关注国内民生,采取措施缓解旱灾。然而,君王却一意孤行,仍然沉浸在他的征服梦中。 就这样,这个国家的状况越来越糟糕,曾经富饶的土地变成了赤地千里。百姓们流离失所,四处逃亡,只为寻找一丝生存的希望。历史的记载中,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惨状,那是一段黑暗而痛苦的岁月。 终于,百姓们忍无可忍,纷纷奋起反抗。他们组成起义军,与残暴的君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历经了无数艰难困苦后,起义军终于推翻了这个昏庸的君王,国家迎来了新的希望。 新的统治者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开始重视农业生产,积极兴修水利,安抚百姓。经过多年的努力,这片曾经赤地千里的土地逐渐恢复了生机,百姓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战争和天灾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只有珍惜和平,关注民生,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赤地千里-成语图片

赤地千里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