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地千里
成語拼音
- chì dì qiān lǐ
赤地千里成語解釋
- 赤:空。形容天災或戰爭造成大量土地荒涼的景象。
典故出處
- 《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千里。”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衛靈公到晉國去途中夜宿濮水上游,夜半聽到神祕琴聲,他命樂官師涓記錄下來,會見時給晉平公演奏。晉國樂官師曠說這是亡國之音,晉平公還意猶未盡。第二次演奏時大風大雨相隨,後來發生大旱,三年之內造成赤地千里。
成語造句
- 在那可怕的旱災下,大地變得一片荒蕪,赤地千里,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天下大亂,戰爭頻繁。有一個國家,長期遭受着戰亂的蹂躪。
這個國家的君王爲了擴張領土,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導致國內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由於大量的青壯勞力被徵調去打仗,農田無人耕種,漸漸荒蕪。再加上戰爭對水利設施等的破壞,農業生產幾乎陷入停滯。
一年又一年過去,可怕的旱災也降臨到這片土地上。天空中許久都不見一滴雨落下,河流乾涸,土地乾裂,草木枯萎。百姓們面臨着嚴重的饑荒,餓殍遍野,慘狀令人痛心。原本繁華的城市和鄉村,變得一片死寂。
大臣們紛紛向君王進諫,希望他能停止戰爭,關注國內民生,採取措施緩解旱災。然而,君王卻一意孤行,仍然沉浸在他的征服夢中。
就這樣,這個國家的狀況越來越糟糕,曾經富饒的土地變成了赤地千里。百姓們流離失所,四處逃亡,只爲尋找一絲生存的希望。歷史的記載中,詳細地描述了當時的慘狀,那是一段黑暗而痛苦的歲月。
終於,百姓們忍無可忍,紛紛奮起反抗。他們組成起義軍,與殘暴的君王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在歷經了無數艱難困苦後,起義軍終於推翻了這個昏庸的君王,國家迎來了新的希望。
新的統治者吸取了前任的教訓,開始重視農業生產,積極興修水利,安撫百姓。經過多年的努力,這片曾經赤地千里的土地逐漸恢復了生機,百姓們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戰爭和天災都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只有珍惜和平,關注民生,才能讓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赤地千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