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伐口诛

成语拼音

bǐ fá kǒu zhū

笔伐口诛成语解释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典故出处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成语典故

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清·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

成语造句

面对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正义之士纷纷挺身而出,对其进行毫不留情地批判,真可谓笔伐口诛。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个国家的朝堂之上存在着不同的势力和派别,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 其中有一位忠诚正直的大臣叫李明。他看到国家的种种乱象,心急如焚,常常直言进谏,希望能够改变现状。然而,他的举动却遭到了一些心怀叵测之人的嫉恨。 那些人开始在背后散布各种谣言和诋毁李明的言论,试图抹黑他的形象,让他失去君主的信任。他们用尽各种手段,编造虚假的故事,说李明有不轨之心。 面对这些恶意的中伤,李明毫不退缩,依旧坚定地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用事实和道理驳斥那些不实的谣言。 可是,那些恶意的攻击者并没有因此而罢休,反而变本加厉地对他进行攻击。他们纠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对李明进行批判和指责。 李明深知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文章和言辞,对那些恶意的行为进行反击。他的文章言辞犀利,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剑,直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的要害。 就这样,在这个国家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笔伐口诛”之战。李明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这场斗争中艰难地前行。 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在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中,他们常常用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批判社会的不公和黑暗。他们的文章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而李明的坚持和努力最终也没有白费。君主渐渐看清了那些人的真面目,意识到李明才是真正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人。君主开始重新审视李明的建议和观点,并对那些恶意攻击者进行了惩处。 经过这场风波,国家逐渐走上了正轨,而李明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着,成为了一个激励后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典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恶意的攻击和诋毁时,我们不能退缩,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进行坚决的反击,用“笔伐口诛”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正义。

笔伐口诛-成语图片

笔伐口诛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