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正名

成语拼音

bì yě zhèng míng

必也正名成语解释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典故出处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成语典故

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成语造句

这件事在处理之前,我们得先把相关的细节搞清楚,做到条理分明,必也正名。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发生了一场内乱。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因冒犯南子而被迫出逃,卫灵公死后,蒯聩的儿子辄继位,是为卫出公。 此时,蒯聩一心想要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君位,他在晋国的支持下准备回国争夺权力。而孔子的弟子子路当时在卫国为官,他决定坚守自己的职责,维护卫国的稳定。 子路深知这场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但他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他认为,即使在混乱的局势中,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名分和道义。 当蒯聩率领军队逼近卫国都城时,子路毫不退缩地带领士兵进行抵抗。有人劝说子路放弃,认为这场争斗胜负难料,何必为了一个并不确定的结果而冒险。但子路坚定地回答道:“君子行事,必也正名。卫国如今面临如此局面,我怎能不挺身而出,维护正统和道义?” 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最终寡不敌众,身受重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气节,坚守着他所信奉的名分和正义。 子路的行为虽然没有改变卫国的局势,但他的精神却被后世铭记。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必也正名”的深刻内涵,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循正确的名分和原则,不能违背道德和伦理。 这则成语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诱惑,都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按照正确的名分去行事,不做违背良心和道义的事情。正如子路一般,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捍卫那一份正义和名分。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为了正义和名分而不懈奋斗,他们的事迹成为了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明灯,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真理和正义。

必也正名-成语图片

必也正名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