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鼓丧豚
成语拼音
- bì gǔ sàng tún
敝鼓丧豚成语解释
-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典故出处
- 《荀子·解蔽》故丧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让我绞尽脑汁也毫无头绪,就像面对一个敝鼓丧豚的难题,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小诸侯国。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也有着自己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在这个国家里,有一位官员名叫李三。李三是一个颇为自负且缺乏远见的人。
有一次,国家准备举行一场重要的祭祀活动。李三负责筹备祭祀所需的物品。他为了彰显自己对祭祀的重视,准备了大量的祭品,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牲畜。然而,在准备过程中,李三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由于他的粗心大意,一面用于祭祀的鼓竟然出现了破损,而他却没有及时发现。等到祭祀当天,当众人准备开始祭祀仪式时,才发现这面鼓已经无法正常使用。而李三准备的那些牲畜,也因为他的过度铺张而消耗了大量国家的资源,其中一些珍贵的豚也在这次筹备中损失掉了。
这就犹如“敝鼓丧豚”,因为一面破旧的鼓而白白损失了珍贵的牲畜。此事发生后,引起了国内民众的诸多不满,大家纷纷指责李三的无能和浪费。而邻国得知此事后,也对这个国家的治理能力产生了质疑,认为这个国家的官员如此不靠谱,国家的前景恐怕不妙。
这件事情也给这个小诸侯国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他们意识到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表面的风光和排场,而应该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对于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也应该更加谨慎,不能让像李三这样缺乏能力和责任感的人担任重要职务。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敝鼓丧豚”这个成语所蕴含的道理。它告诫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权衡利弊,避免因为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或疏忽而导致重大的损失。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应该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避免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因为追求一时的享受而过度消费,导致财务上出现困境;或者因为粗心大意而犯下错误,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不要让“敝鼓丧豚”的事情在我们身上发生。
敝鼓丧豚-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