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鼓喪豚

成語拼音

bì gǔ sàng tún

敝鼓喪豚成語解釋

敝破,壞;喪失去;豚豬。指擊破鼓、烹掉豬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費而無益。

典故出處

《荀子·解蔽》故喪於溼而擊鼓鼓痹,則必有敝鼓喪豚之費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今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太難了,讓我絞盡腦汁也毫無頭緒,就像面對一個敝鼓喪豚的難題,不知如何是好。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小諸侯國。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也有着自己的政治和社會秩序。 在這個國家裏,有一位官員名叫李三。李三是一個頗爲自負且缺乏遠見的人。 有一次,國家準備舉行一場重要的祭祀活動。李三負責籌備祭祀所需的物品。他爲了彰顯自己對祭祀的重視,準備了大量的祭品,其中包括許多珍貴的牲畜。然而,在準備過程中,李三卻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由於他的粗心大意,一面用於祭祀的鼓竟然出現了破損,而他卻沒有及時發現。等到祭祀當天,當衆人準備開始祭祀儀式時,才發現這面鼓已經無法正常使用。而李三準備的那些牲畜,也因爲他的過度鋪張而消耗了大量國家的資源,其中一些珍貴的豚也在這次籌備中損失掉了。 這就猶如“敝鼓喪豚”,因爲一面破舊的鼓而白白損失了珍貴的牲畜。此事發生後,引起了國內民衆的諸多不滿,大家紛紛指責李三的無能和浪費。而鄰國得知此事後,也對這個國家的治理能力產生了質疑,認爲這個國家的官員如此不靠譜,國家的前景恐怕不妙。 這件事情也給這個小諸侯國的統治者敲響了警鐘。他們意識到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不能只追求表面的風光和排場,而應該更加註重實際效果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對於官員的選拔和任用也應該更加謹慎,不能讓像李三這樣缺乏能力和責任感的人擔任重要職務。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敝鼓喪豚”這個成語所蘊含的道理。它告誡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權衡利弊,避免因爲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或疏忽而導致重大的損失。我們不能只關注眼前的局部利益,而應該從整體和長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以避免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比如因爲追求一時的享受而過度消費,導致財務上出現困境;或者因爲粗心大意而犯下錯誤,給工作和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謹慎的態度,不要讓“敝鼓喪豚”的事情在我們身上發生。

敝鼓喪豚-成語圖片

敝鼓喪豚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