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若浼

成语拼音

bì zhī ruò měi

避之若浼成语解释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典故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成语典故

他一口拒绝,避之若浼。★夏衍《感谢德莱塞》

成语造句

他为人正直,对于那些不正当的勾当避之若浼,从不愿参与其中。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小诸侯国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一定的治国才能,但他的性格却颇为复杂。 当时,卫国有一位大臣名叫弥子瑕。弥子瑕年轻俊美,很得卫灵公的喜爱。有一次,弥子瑕听闻母亲病重,心急如焚,竟然不顾卫国的国法,私自驾驶着卫灵公的马车回家探望母亲。按照卫国的法律,私自驾国君马车的人是要被处以断足之刑的。然而,当卫灵公得知此事后,不但没有惩罚弥子瑕,反而称赞他说:“弥子瑕真是个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竟然不顾自己的安危。” 还有一次,卫灵公和弥子瑕一同在果园游玩。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咬了一口,觉得味道甜美,便将剩下的桃子递给卫灵公吃。卫灵公非但不觉得弥子瑕此举无礼,反而感动地说:“弥子瑕是如此爱我,有好吃的都不忘与我分享。”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弥子瑕的容颜渐渐老去,不再像以前那般俊美,卫灵公对他的宠爱也逐渐淡去。有一天,卫灵公突然想起了弥子瑕曾经私自驾马车和献吃剩桃子的事情,顿时大怒,说道:“弥子瑕以前竟然敢私自驾驶我的马车,还把吃剩的桃子给我,真是大逆不道!”从此,卫灵公对弥子瑕避之若浼,不再理会他。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人的情感和态度是多么容易变化。当一个人得宠时,他的缺点和错误都可能被忽视或美化;而当宠爱不再时,曾经被视为优点的行为也可能变成被指责的理由。就像卫灵公对待弥子瑕一样,从最初的宠爱有加到后来的避之若浼,前后态度截然不同。这也警示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保持客观和理性,不要因为一时的情感而盲目地看待他人。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人的行为和态度应该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而不是仅仅根据他人的喜好或厌恶来决定。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它们都提醒着我们要以史为鉴,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努力成为一个更加明智和善良的人。

避之若浼-成语图片

避之若浼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