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炭不投
成语拼音
- bīng tàn bù tóu
冰炭不投成语解释
- 比喻彼此合不来。
典故出处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成语典故
- 今日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成语造句
- 两人性格迥异,处事方式也大相径庭,简直就是冰炭不投,根本无法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一个叫炎国,一个叫寒国。
炎国地处南方,终年炎热,那里的人们习惯了高温和酷暑,他们的性格也如同这炎热的气候一般热情似火。而寒国则位于北方,常年被冰雪覆盖,寒冷无比,那里的人们在严寒的环境中养成了坚韧而冷漠的性格。
有一次,炎国的国王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寒国,希望能够与寒国建立友好的关系,共同发展和繁荣。使者们带着炎国的特产和满满的诚意,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寒国。
然而,当寒国的国王和大臣们看到炎国使者们的热情和开朗时,却显得十分不适应。他们无法理解炎国人为什么总是那么充满活力,那么容易激动。而炎国使者们对于寒国人的冷漠和淡定也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
在谈判桌上,双方的意见更是难以统一。炎国使者们提出了许多合作的方案和建议,希望能够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但是寒国的大臣们却对这些方案嗤之以鼻,他们认为炎国人的想法太过天真和不切实际。
就这样,双方的交流陷入了僵局,彼此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炎国使者们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寒国人如此难以沟通和合作。而寒国的国王和大臣们也对炎国使者们的行为和态度感到不满和厌烦。
最终,炎国的使者们不得不无功而返。两国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加紧张和对立。
这个故事就如同“冰炭不投”这个成语所表达的那样,就像冰和炭不能相互容纳一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或人很难和谐共处或合作。炎国和寒国由于气候、文化和性格的巨大差异,导致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和阻碍。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国家之间,由于各种差异,往往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通过不断地交流、理解和包容,人类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只有当我们学会尊重和接纳彼此的差异,努力去寻找共同点和合作的机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共荣。正如古人所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个多元的世界,让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在交流与碰撞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冰炭不投-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