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炭不投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u

冰炭不投成語解釋

比喻彼此合不來。

典故出處

《韓非子·顯學》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

成語典故

今日見面,原想得一知己,豈知談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五回

成語造句

兩人性格迥異,處事方式也大相徑庭,簡直就是冰炭不投,根本無法合作完成一個項目。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一個叫炎國,一個叫寒國。 炎國地處南方,終年炎熱,那裏的人們習慣了高溫和酷暑,他們的性格也如同這炎熱的氣候一般熱情似火。而寒國則位於北方,常年被冰雪覆蓋,寒冷無比,那裏的人們在嚴寒的環境中養成了堅韌而冷漠的性格。 有一次,炎國的國王決定派遣使者前往寒國,希望能夠與寒國建立友好的關係,共同發展和繁榮。使者們帶着炎國的特產和滿滿的誠意,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寒國。 然而,當寒國的國王和大臣們看到炎國使者們的熱情和開朗時,卻顯得十分不適應。他們無法理解炎國人爲什麼總是那麼充滿活力,那麼容易激動。而炎國使者們對於寒國人的冷漠和淡定也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 在談判桌上,雙方的意見更是難以統一。炎國使者們提出了許多合作的方案和建議,希望能夠促進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但是寒國的大臣們卻對這些方案嗤之以鼻,他們認爲炎國人的想法太過天真和不切實際。 就這樣,雙方的交流陷入了僵局,彼此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炎國使者們感到非常失望和沮喪,他們不明白爲什麼寒國人如此難以溝通和合作。而寒國的國王和大臣們也對炎國使者們的行爲和態度感到不滿和厭煩。 最終,炎國的使者們不得不無功而返。兩國之間的關係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變得更加緊張和對立。 這個故事就如同“冰炭不投”這個成語所表達的那樣,就像冰和炭不能相互容納一樣,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或人很難和諧共處或合作。炎國和寒國由於氣候、文化和性格的巨大差異,導致他們在交流和合作中遇到了重重困難和阻礙。 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國家之間,由於各種差異,往往會產生矛盾和衝突。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正是通過不斷地交流、理解和包容,人類社會才能夠不斷進步和發展。只有當我們學會尊重和接納彼此的差異,努力去尋找共同點和合作的機會,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和諧與共榮。正如古人所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應該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面對這個多元的世界,讓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在交流與碰撞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冰炭不投-成語圖片

冰炭不投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