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凿井

成语拼音

dīng gōng záo jǐng

丁公凿井成语解释

比喻传来传去而失真。

典故出处

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宋国人丁某在自家院子里开凿一口水井,由于他本人参与凿井加上采用新的方法,从而节省一个劳动力,他事后对别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传来传去,都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

成语造句

以前的人总是以讹传讹,就像丁公凿井的故事那样,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误会,却被传得越来越离谱。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丁公的人。 丁公生活在一个村庄里,这里的村民们日常用水都需要去远处的河边挑水,十分辛苦。丁公看到大家如此劳累,便决定在村子里挖一口井,以方便大家用水。 丁公说干就干,他找来工具,开始努力地挖掘。经过了许多天的辛勤劳作,终于成功地挖出了一口井。村民们看到有了这口井,都非常高兴,纷纷前来打水,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去河边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丁公有事外出,当他回来后,听到村子里有人在传言,说丁公挖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丁公十分惊讶,他明明只是挖了一口井,怎么会有这样荒谬的传言呢? 原来,是有人在向别人讲述丁公挖井这件事的时候,口误将“挖井”说成了“挖人”。然后这个错误的信息就像滚雪球一样,在人们之间不断传播、夸大,最后就变成了丁公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这样荒诞无稽的说法。 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传颂开来,成为了“丁公凿井”这个成语的由来。它告诫人们,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不能以讹传讹,否则就会像丁公挖井的故事一样,造成错误的理解和混乱。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因为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比如在古代战争中,一个错误的情报可能会导致军队的失败;在政治决策中,不准确的信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同时,当我们自己传递信息时,更要谨慎负责,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丁公凿井”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让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更加有序和稳定。就如同《论语》中所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我们不能做那些随意传播没有根据信息的人,而应该秉持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让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可靠。

丁公凿井-成语图片

丁公凿井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