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硕肥腯

成语拼音

bó shuò féi tú

博硕肥腯成语解释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典故出处

《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途。’”

成语典故

家有水牛一,博硕肥途,爱之特甚。★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成语造句

在那片富饶的土地上,饲养的家畜个个膘肥体壮,可谓博硕肥腯。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庄公,有一个儿子名叫州吁。 州吁从小就长得身强力壮,且性格骄横跋扈。他喜好舞刀弄枪,身边也聚集了一群同样好勇斗狠的人。卫庄公对州吁过分宠溺,从不加以约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州吁的行为愈发肆无忌惮。他经常带着他的那帮人在城中惹是生非,百姓们对他是敢怒不敢言。 卫国的大臣石碏看到这种情况,忧心忡忡。他多次向卫庄公进谏,说州吁这样下去会给卫国带来灾难。然而,卫庄公却不以为然,认为州吁只是年少轻狂,等长大了自然就会收敛。 后来,卫庄公去世,卫桓公即位。州吁对兄长继承君位心怀不满,暗中谋划着夺取君位。终于,他找到了一个机会,发动了叛乱,杀死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当上国君后,不但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他穷兵黩武,不断地对外发动战争,搞得卫国国内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石碏看到卫国如今的惨状,深知不能再任由州吁胡作非为。于是,他联合了其他大臣,设计将州吁诱骗出来并将其杀死,结束了州吁的暴政。 而州吁,正可谓是博硕肥腯,空有强壮的体魄和野心,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智慧和品德,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教训,警示着后人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强大,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就如同《论语》中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令人敬仰的人,否则就如同州吁一般,即使拥有博硕肥腯的外表,也无法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反而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博硕肥腯-成语图片

博硕肥腯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