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肥腯
成語拼音
- bó shuò féi tú
博碩肥腯成語解釋
- 博碩形狀大;腯音‘途’,肥壯。指六畜肥壯。
典故出處
- 《左傳·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途。’”
成語典故
- 家有水牛一,博碩肥途,愛之特甚。★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成語造句
- 在那片富饒的土地上,飼養的家畜個個膘肥體壯,可謂博碩肥腯。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衛莊公,有一個兒子名叫州籲。
州籲從小就長得身強力壯,且性格驕橫跋扈。他喜好舞刀弄槍,身邊也聚集了一羣同樣好勇鬥狠的人。衛莊公對州籲過分寵溺,從不加以約束。
隨着時間的推移,州籲的行爲愈發肆無忌憚。他經常帶着他的那幫人在城中惹是生非,百姓們對他是敢怒不敢言。
衛國的大臣石碏看到這種情況,憂心忡忡。他多次向衛莊公進諫,說州籲這樣下去會給衛國帶來災難。然而,衛莊公卻不以爲然,認爲州籲只是年少輕狂,等長大了自然就會收斂。
後來,衛莊公去世,衛桓公即位。州籲對兄長繼承君位心懷不滿,暗中謀劃着奪取君位。終於,他找到了一個機會,發動了叛亂,殺死了衛桓公,自己當上了國君。
州籲當上國君後,不但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爲,反而變本加厲。他窮兵黷武,不斷地對外發動戰爭,搞得衛國國內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石碏看到衛國如今的慘狀,深知不能再任由州籲胡作非爲。於是,他聯合了其他大臣,設計將州籲誘騙出來並將其殺死,結束了州籲的暴政。
而州籲,正可謂是博碩肥腯,空有強壯的體魄和野心,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智慧和品德,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他的故事也成爲了歷史的一個教訓,警示着後人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強大,而忽視了內在的修養和品德的培養。就如同《論語》中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只有內外兼修,才能真正成爲一個令人敬仰的人,否則就如同州籲一般,即使擁有博碩肥腯的外表,也無法成就一番真正的事業,反而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
博碩肥腯-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