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毫厘

成语拼音

bù chā háo lí

不差毫厘成语解释

不差一毫一厘。

典故出处

宋·李昿《太平广记》一百五十八郑引《玉堂闲话·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这次科学实验中,对数据的测量必须极度精准,稍有偏差都不行,要做到不差毫厘。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名叫李师傅。他一生都致力于追求极致的工艺,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高,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李师傅所在的城镇经常会举办各种工艺比赛,他每次都会积极参与。有一次,比赛的内容是制作一件极其精细的木雕。其他工匠们都纷纷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急于求成,在细节上便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则过于紧张,发挥失常。 而李师傅却不慌不忙,他先仔细地挑选木材,然后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一刀一刀地雕琢着。在他的精心雕琢下,木雕的形状逐渐显现出来,每一个线条都流畅自然,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当比赛结束时,评委们对所有的作品进行了仔细的评判。他们发现李师傅的木雕无论是在造型、比例还是细节上,都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与标准的要求不差毫厘。其他工匠的作品虽然也各有优点,但在李师傅的作品面前都黯然失色。 李师傅因此声名远扬,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向他学习技艺。他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他人,他常说:“我们做工匠的,一定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哪怕是最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影响整个作品的品质。” 在李师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工匠开始注重细节,追求极致。这个城镇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备受世人赞赏。 正如《礼记·经解》中所说:“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李师傅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力求自己的作品不差毫厘。他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激励着后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不差毫厘-成语图片

不差毫厘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