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毫釐

成語拼音

bù chā háo lí

不差毫釐成語解釋

不差一毫一釐。

典故出處

宋·李昿《太平廣記》一百五十八鄭引《玉堂閒話·許生》顯晦之事,不差毫釐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次科學實驗中,對數據的測量必須極度精準,稍有偏差都不行,要做到不差毫釐。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名叫李師傅。他一生都致力於追求極致的工藝,對自己的作品要求極高,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李師傅所在的城鎮經常會舉辦各種工藝比賽,他每次都會積極參與。有一次,比賽的內容是製作一件極其精細的木雕。其他工匠們都紛紛開始忙碌起來,有的急於求成,在細節上便出現了一些偏差;有的則過於緊張,發揮失常。 而李師傅卻不慌不忙,他先仔細地挑選木材,然後憑藉着多年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藝,一刀一刀地雕琢着。在他的精心雕琢下,木雕的形狀逐漸顯現出來,每一個線條都流暢自然,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當比賽結束時,評委們對所有的作品進行了仔細的評判。他們發現李師傅的木雕無論是在造型、比例還是細節上,都幾乎達到了完美的境界,與標準的要求不差毫釐。其他工匠的作品雖然也各有優點,但在李師傅的作品面前都黯然失色。 李師傅因此聲名遠揚,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向他學習技藝。他也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傳授給他人,他常說:“我們做工匠的,一定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哪怕是最微小的差錯都可能影響整個作品的品質。” 在李師傅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工匠開始注重細節,追求極致。這個城鎮的工藝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製作出了許多精美的工藝品,備受世人讚賞。 正如《禮記·經解》中所說:“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李師傅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始終保持着嚴謹的態度,力求自己的作品不差毫釐。他的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激勵着後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不差毫釐-成語圖片

不差毫釐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