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

成语拼音

bù jiǎ sī suǒ

不假思索成语解释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典故出处

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成语典故

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做呈上。★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

成语造句

他对待别人的求助,总能立刻给出回应,仿佛根本不需要思考,不假思索就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成语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年轻人,他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李明自幼聪慧,但性格有些急躁。 一天,村庄附近的山林中出现了一只凶猛的野兽,经常袭击村民的家畜。村长召集大家商议如何应对这一情况。有人提议组织一支狩猎队去捕杀野兽,李明听后立刻站出来说道:“这有何难,我们直接进山捕杀它就是了,无需多做考虑。”他不假思索地就表示要加入狩猎队。 然而,村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却摇头说:“不可莽撞行事,那野兽十分凶猛,我们需从长计议,做好充分准备才行。”但李明完全不理会老人的忠告,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敏捷一定能够成功。 第二天,李明就和狩猎队的其他人一起进入了山林。他们在山林中搜寻了许久,终于发现了野兽的踪迹。李明兴奋不已,不等其他人反应,就冲上前去。野兽被他激怒,猛地向他扑来。李明这才发现自己低估了野兽的凶猛,一时惊慌失措。幸好其他猎人及时赶到,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才最终将野兽制服。 经历了这次危险后,李明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不假思索是多么鲁莽,险些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巨大的灾难。从那以后,他学会了在做事之前深思熟虑,不再轻易地做出决定。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因为不假思索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比如三国时期的马谡,他在守街亭时,不听他人劝告,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做出部署,结果导致街亭失守,给蜀军带来了重大损失。 所以,我们在面对事情时,切不可像李明一开始那样不假思索地行动。而应冷静思考,权衡利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出现的后果,这样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顺利。

不假思索-成语图片

不假思索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