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

成语拼音

bù jué rú lǚ

不绝如缕成语解释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典故出处

《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成语典故

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不绝如缕。

成语造句

那悠扬的琴音,在寂静的夜晚响起,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发生战争。有一次,吴王夫差率领大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带领越军奋起抵抗。然而,越国的实力远远不及吴国,经过一番激战,越军节节败退。 在这危急关头,勾践决定采取一种非常策略。他派遣了一批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吴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缓解局势。这些使者中,有一个名叫文种的人,他机智聪慧,口才极佳。 文种来到吴国后,拜见了吴王夫差。他向夫差献上了大量的珍宝和美女,并表达了越王勾践愿意臣服于吴国的诚意。夫差被文种的言辞和礼物所打动,心中有些犹豫。 这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站出来坚决反对夫差接受越国的投降。他认为越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如果现在不彻底消灭他们,将来一定会后患无穷。伍子胥说:“大王,越国虽然现在看似弱小,但他们的意志如同丝线一般,虽细却连绵不断,绝不能掉以轻心啊。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应该一举消灭越国,永绝后患。” 夫差听了伍子胥的话,心中有些动摇,但他最终还是被文种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决定接受越国的投降。勾践得以保存了越国,他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复仇。 多年后,越国逐渐强大起来。勾践率领越军再次攻打吴国,这一次,吴国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越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吴国的都城。吴王夫差后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绝如缕”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形势危急,就像一根细线一样随时可能断裂。就如同越国在面临被吴国消灭的危机时,他们的生存希望看似微弱,但却如同那不绝如缕的丝线一般,坚韧地延续着,最终实现了逆袭。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当处于看似绝境的困境时,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或许就能如同那不绝如缕的希望一般,找到转机,迎来新的生机。

不绝如缕-成语图片

不绝如缕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