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吝赐教
成语拼音
- bù lìn cì jiào
不吝赐教成语解释
-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典故出处
- 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渴望遇到能为我答疑解惑的前辈,真心希望他们不吝赐教。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才能,但他有时也会有些固执己见。
当时,卫国朝堂中有一位大臣叫孔圉,他勤奋好学,非常有才华。尽管已经身居高位,但他依然不断追求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他人请教。
有一次,孔圉在处理一件政务时遇到了难题,他苦思冥想了很久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这时,他想到了朝中的一位老臣,这位老臣经验丰富,智慧过人。于是,孔圉毫不犹豫地亲自登门拜访,向老臣请教。老臣见孔圉如此诚恳和谦逊,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告诉了他。孔圉认真聆听,仔细思考,最终从老臣的话中找到了灵感,成功解决了难题。
因为孔圉这种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的态度,大家对他越发敬重。有人好奇地问孔圉:“大人您已经如此有学问和地位了,为何还总是向他人请教呢?”孔圉笑着回答道:“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智慧,我不能因为自己有了一些知识就骄傲自满,只有不断学习和请教他人,才能不断进步。”
这件事情传到了卫灵公的耳中,卫灵公对孔圉的这种品质非常赞赏,他决定要表彰孔圉。于是,卫灵公赐予孔圉一个称号“文公”,以表彰他不耻下问、追求知识的精神。
从此,孔圉的事迹在卫国流传开来,人们都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再羞于请教他人。而“不耻下问”这个成语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鼓励人们虚心学习、不断进取的象征。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有识之士都秉持着不耻下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就如孔子,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这种精神在各个时代都闪耀着光芒,激励着人们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歇。无论是在学术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不耻下问都能让我们开拓视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卓越。我们应当铭记不耻下问的意义,在追求真理和进步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一颗谦逊好学的心,不断向他人请教,不断完善自己。
不吝赐教-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