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吝賜教

成語拼音

bù lìn cì jiào

不吝賜教成語解釋

吝吝惜;賜賞予;教教導,教誨。不吝惜自己的意見,希望給予指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

典故出處

魯迅《兩地書》五但我相信倘有請益的時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賜教的。”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學習的道路上,我渴望遇到能爲我答疑解惑的前輩,真心希望他們不吝賜教。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治理國家有一定的才能,但他有時也會有些固執己見。 當時,衛國朝堂中有一位大臣叫孔圉,他勤奮好學,非常有才華。儘管已經身居高位,但他依然不斷追求知識,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虛心向他人請教。 有一次,孔圉在處理一件政務時遇到了難題,他苦思冥想了很久都沒有找到解決辦法。這時,他想到了朝中的一位老臣,這位老臣經驗豐富,智慧過人。於是,孔圉毫不猶豫地親自登門拜訪,向老臣請教。老臣見孔圉如此誠懇和謙遜,便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告訴了他。孔圉認真聆聽,仔細思考,最終從老臣的話中找到了靈感,成功解決了難題。 因爲孔圉這種不恥下問、虛心求教的態度,大家對他越發敬重。有人好奇地問孔圉:“大人您已經如此有學問和地位了,爲何還總是向他人請教呢?”孔圉笑着回答道:“學問是無窮無盡的,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見解和智慧,我不能因爲自己有了一些知識就驕傲自滿,只有不斷學習和請教他人,才能不斷進步。” 這件事情傳到了衛靈公的耳中,衛靈公對孔圉的這種品質非常讚賞,他決定要表彰孔圉。於是,衛靈公賜予孔圉一個稱號“文公”,以表彰他不恥下問、追求知識的精神。 從此,孔圉的事蹟在衛國流傳開來,人們都以他爲榜樣,努力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再羞於請教他人。而“不恥下問”這個成語也逐漸流傳開來,成爲了鼓勵人們虛心學習、不斷進取的象徵。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有識之士都秉持着不恥下問的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見識。就如孔子,他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強調了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性。這種精神在各個時代都閃耀着光芒,激勵着人們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歇。無論是在學術領域、政治領域還是日常生活中,不恥下問都能讓我們開拓視野,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經驗,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和卓越。我們應當銘記不恥下問的意義,在追求真理和進步的道路上,始終保持一顆謙遜好學的心,不斷向他人請教,不斷完善自己。

不吝賜教-成語圖片

不吝賜教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