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毫厘

成语拼音

bù shī háo lí

不失毫厘成语解释

失差×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典故出处

《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科学实验中,数据的测量必须精准,哪怕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导致结果大相径庭,所以要做到不失毫厘。

成语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名叫李三。 李三生活在一个繁华的城镇,他以制作各种精美的器物而闻名。他的手艺之精巧,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无论是小巧玲珑的饰品,还是大型的器具,他都能打造得完美无瑕。 有一次,城中的富商决定打造一批珍贵的礼物,送给远方的贵宾。富商听闻了李三的名声,便将这个重任交给了他。李三接到任务后,丝毫不敢马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在制作过程中,李三对每一个细节都极为重视,每一个尺寸都精确到毫厘之间。他使用最精细的工具,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认真地雕琢着每一件物品。旁人都对他如此严苛的要求感到不解,认为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如此较真。但李三却严肃地说:“我们做工匠的,必须要做到最好,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否则就是对自己手艺的不尊重。” 经过漫长的时间,这批礼物终于完成了。当富商看到这些成品时,不禁大为赞叹。每一件礼物都仿佛是艺术品一般,精致绝伦,毫厘不差。富商满心欢喜地将礼物送去给了贵宾,贵宾们收到后也对这些礼物爱不释手,对富商的心意和李三的手艺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因为李三的这次出色表现,他的名声更加响亮了。许多人都慕名而来,请求他制作各种物品。而李三始终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对每一个作品都力求做到不失毫厘。 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李三这样追求极致的工匠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无数令人赞叹的杰作。正是因为他们对细节的执着,对毫厘之差的绝不放过,才使得古代的工艺水平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正如《诗经》中所记载的那些能工巧匠,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才留下了千古流传的美名。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习李三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力求做到最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出色的成就,才能像那些古代的能工巧匠一样,留下值得骄傲的足迹。让我们都以不失毫厘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不失毫厘-成语图片

不失毫厘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