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为耻

成语拼音

bù yǐ wéi chǐ

不以为耻成语解释

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典故出处

《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

成语典故

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成语造句

他在考试中作弊被发现,不仅没有悔改之意,反而不以为耻,依旧我行我素。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卫国。卫国的国君卫灵公,虽然有些才能,但却有一个让人诟病的毛病,那就是他的行为常常有失偏颇,却不以为耻。 卫灵公特别宠爱一个名叫弥子瑕的大臣。有一次,弥子瑕得到一个消息,说他的母亲生病了,他非常着急,竟然不顾卫国的法律规定,私自驾驶着卫灵公的马车赶回家去看望母亲。按照卫国的律法,私自驾国君马车的人是要被砍掉双脚的。然而,当卫灵公得知这件事后,不仅没有怪罪弥子瑕,反而还称赞他说:“真是个孝顺的人啊,为了母亲竟敢冒这样的险!” 还有一次,卫灵公和弥子瑕一起在果园游玩。弥子瑕看到树上的桃子长得十分鲜美,便摘下来吃了一口,发现味道非常好,就把剩下的桃子递给卫灵公吃。卫灵公不但不觉得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反而还高兴地说:“弥子瑕真是爱我啊,有好吃的都不忘给我。” 时光荏苒,随着弥子瑕的容颜老去,卫灵公对他的宠爱也逐渐减少。这时,卫灵公想起了弥子瑕以前的那些行为,竟然完全换了一种态度。他开始指责弥子瑕曾经私自驾他的马车,还把吃剩的桃子给他吃,认为这些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弥子瑕自己,对于以前那些可能不妥的行为,却一直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依然我行我素,不以为耻。 卫国的百姓看到国君和大臣这样的行为,都感到十分失望和叹息。他们觉得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重要大臣,本应该以身作则,遵守律法和道德规范,而不是如此肆意妄为。孔子的弟子子路曾说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思是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耻。而卫灵公和弥子瑕的行为,显然与君子之道背道而驰。 这件事情也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行为应该有正确的准则和道德底线,如果总是不以为耻地做出一些违背常理和道德的事情,最终必然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和历史的评判。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言行一致,秉持正确的价值观,避免重蹈卫灵公和弥子瑕的覆辙。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宠爱和纵容并不能成为放纵行为的借口,只有坚守道德和律法,才能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不以为耻-成语图片

不以为耻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