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爲恥

成語拼音

bù yǐ wéi chǐ

不以爲恥成語解釋

不認爲是可恥的。指不知羞恥。

典故出處

《鄧析子·轉辭》今墨劓不以爲恥,斯民所以亂多治少也。”

成語典故

對於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爲恥,反以爲榮。★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成語造句

他在考試中作弊被發現,不僅沒有悔改之意,反而不以爲恥,依舊我行我素。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有些才能,但卻有一個讓人詬病的毛病,那就是他的行爲常常有失偏頗,卻不以爲恥。 衛靈公特別寵愛一個名叫彌子瑕的大臣。有一次,彌子瑕得到一個消息,說他的母親生病了,他非常着急,竟然不顧衛國的法律規定,私自駕駛着衛靈公的馬車趕回家去看望母親。按照衛國的律法,私自駕國君馬車的人是要被砍掉雙腳的。然而,當衛靈公得知這件事後,不僅沒有怪罪彌子瑕,反而還稱讚他說:“真是個孝順的人啊,爲了母親竟敢冒這樣的險!” 還有一次,衛靈公和彌子瑕一起在果園遊玩。彌子瑕看到樹上的桃子長得十分鮮美,便摘下來吃了一口,發現味道非常好,就把剩下的桃子遞給衛靈公喫。衛靈公不但不覺得這是一種無禮的行爲,反而還高興地說:“彌子瑕真是愛我啊,有好喫的都不忘給我。” 時光荏苒,隨着彌子瑕的容顏老去,衛靈公對他的寵愛也逐漸減少。這時,衛靈公想起了彌子瑕以前的那些行爲,竟然完全換了一種態度。他開始指責彌子瑕曾經私自駕他的馬車,還把喫剩的桃子給他喫,認爲這些都是大逆不道的行爲。而彌子瑕自己,對於以前那些可能不妥的行爲,卻一直沒有意識到有什麼不對,依然我行我素,不以爲恥。 衛國的百姓看到國君和大臣這樣的行爲,都感到十分失望和嘆息。他們覺得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和重要大臣,本應該以身作則,遵守律法和道德規範,而不是如此肆意妄爲。孔子的弟子子路曾說過:“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意思是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爲恥。而衛靈公和彌子瑕的行爲,顯然與君子之道背道而馳。 這件事情也讓我們明白,一個人的行爲應該有正確的準則和道德底線,如果總是不以爲恥地做出一些違背常理和道德的事情,最終必然會遭到人們的唾棄和歷史的評判。我們應該以史爲鑑,時刻反思自己的行爲,努力做到言行一致,秉持正確的價值觀,避免重蹈衛靈公和彌子瑕的覆轍。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寵愛和縱容並不能成爲放縱行爲的藉口,只有堅守道德和律法,才能讓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健康穩定地發展。

不以爲恥-成語圖片

不以爲恥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