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而不和
成语拼音
- chàng ér bù hè
倡而不和成语解释
- 倡同唱”⊥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典故出处
- 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提出了一个看似不错的想法,在团队中却倡而不和,最终没能得以实施。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郑国。郑国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大臣,名叫子产。
子产一心想要让郑国变得强大起来,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希望能改善国家的状况。然而,他的这些举措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质疑。
在子产推行改革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人只是在一旁倡导,说着支持的话,但当真正需要他们付诸行动,配合改革时,他们却并不积极响应,甚至暗中抵触。这就像是一群人在旁边喊口号,却不真正参与进来,这正是“倡而不和”的体现。
子产看到这种情况,感到非常苦恼和无奈。他深知改革的道路充满艰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不断地努力,试图说服那些只倡导而不配合的人,让他们明白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引用了历史上一些成功改革的例子,向人们讲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他说:“昔日晋文公称霸诸侯,不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努力才实现的吗?如果当时的晋国臣民也是这般倡而不和,又怎能成就一番霸业呢?”
然而,那些人依然不为所动,他们继续表面上支持,暗地里却阻碍着改革的推进。子产明白,要想真正实现改革的目标,必须要克服这些人的阻力。
于是,他更加坚定地推行自己的改革计划,不畏艰难险阻。他不断地完善政策,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交流,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改革。
经过子产的不懈努力,郑国的情况逐渐有了好转。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子产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郑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加强大。
而那些一开始倡而不和的人,看到改革带来的成果后,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开始真正地支持和参与到改革中来。郑国在子产的带领下,逐渐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做任何事情时,光有口头的倡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和配合。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而那些只说不做的人,最终只会阻碍事情的发展。我们应当以史为鉴,避免出现“倡而不和”的情况,真正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倡而不和-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