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鼓夺旗

成语拼音

chě gǔ duó qí

扯鼓夺旗成语解释

形容作战勇敢。

典故出处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

成语典故

扯鼓夺旗千般勇,三停刀上血光飞。★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

成语造句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他勇往直前,展现出了非凡的斗志,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扯鼓夺旗的勇士。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战场上,有一位名叫杨猛的年轻将领。他自幼习武,有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 当时,国家正面临着外敌的入侵,战火纷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杨猛毅然投身军旅,决心为国家和人民而战。 在一次激烈的战役中,敌我双方僵持不下,局面十分焦灼。杨猛所在的军队渐渐处于劣势,士气也有所低落。但杨猛毫不畏惧,他挺身而出,带领着一小队士兵冲向敌军阵营。 他们如同一股旋风,在敌军中左冲右突,杨猛更是奋勇当先,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如入无人之境。敌军被他们的勇猛所震慑,阵脚开始混乱。 就在这时,敌军中一面象征着指挥和威严的大旗在风中飘扬。杨猛一眼就看到了这面大旗,他心中涌起一个念头:只要夺得这面大旗,就能极大地打击敌军的士气,为己方赢得战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朝着大旗的方向冲去。 敌军见状,纷纷涌上来阻拦,但杨猛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无畏的勇气,将挡在面前的敌人一一击败。他一路厮杀,终于接近了那面大旗。 就在他伸手要去扯下大旗的时候,敌军的一名猛将冲了过来,试图保护大旗。两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杨猛使出浑身解数,与对方激战数十回合。最终,他抓住一个机会,使出一招绝技,将那名猛将击败,成功地扯下了大旗。 杨猛高举着大旗,大声呼喊,己方士兵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奋勇杀敌。敌军见大势已去,开始溃败。这场战役,因为杨猛的扯鼓夺旗之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此后,杨猛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国家,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的事迹也被后人传颂不衰,“扯鼓夺旗”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用来形容那些在战斗或竞争中勇猛无畏、敢于夺取关键目标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杨猛这样的英雄豪杰不断涌现,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国家和民族书写了壮丽的篇章,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努力拼搏。

扯鼓夺旗-成语图片

扯鼓夺旗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