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目切齿

成语拼音

chēn mù qiē chǐ

嗔目切齿成语解释

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典故出处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的所作所为实在过分,让人忍不住嗔目切齿。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为郑国的诸侯国。郑国内有一位大臣叫祭足,他权势颇大。 当时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去世后,祭足拥立了郑昭公为国君。然而,郑昭公的弟弟公子突却对国君之位觊觎已久。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人,宋国的国君得知公子突的心思后,便心生一计。 宋国国君派人将祭足诱骗到宋国,并将他囚禁起来。在囚禁期间,宋国国君对祭足威逼利诱,让他废掉郑昭公,改立公子突为国君。祭足在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宋国国君的要求。 当祭足回到郑国后,便按照与宋国国君的约定,宣布废黜郑昭公,拥立公子突为新的国君。郑昭公得知此事后,悲愤交加,但又无力反抗,只能逃离郑国。公子突如愿以偿地成为了郑国的国君。 郑昭公的一些忠诚臣子对祭足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他们对祭足可谓是“嗔目切齿”,认为他背叛了郑昭公,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出如此不忠不义之事。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高渠弥,他对祭足的怨恨尤其深重。 时光荏苒,郑国在公子突的统治下,局势逐渐变得动荡不安。高渠弥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祭足。终于,在一次宫廷争斗中,高渠弥找到了机会,他设计杀害了祭足,算是为郑昭公报了一箭之仇。 然而,郑国的动荡并未因此结束,此后郑国又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内乱,国家陷入了长期的混乱之中。 这个故事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复杂,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利益面前人性的弱点。祭足的行为引起了众人的愤恨,而高渠弥的报复也只是这场权力纷争中的一个小插曲。嗔目切齿的情绪背后,是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激烈碰撞,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性的挣扎。郑国的这段历史,也成为了后人引以为戒的例子,提醒着人们在面对权力和利益时,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

嗔目切齿-成语图片

嗔目切齿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