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目切齒

成語拼音

chēn mù qiē chǐ

嗔目切齒成語解釋

嗔目發怒時睜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緊牙齒。形容極端憤怒的樣子。

典故出處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段祺瑞馬廠誓師》復辟之貽害清室也如彼,不利於國家也如此。內之不特非清室自動,而孀妃耆博,且不勝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羣公勸進,而比戶編氓,各不相謀,而嗔目切齒。”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的所作所爲實在過分,讓人忍不住嗔目切齒。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爲鄭國的諸侯國。鄭國內有一位大臣叫祭足,他權勢頗大。 當時鄭國的國君鄭莊公去世後,祭足擁立了鄭昭公爲國君。然而,鄭昭公的弟弟公子突卻對國君之位覬覦已久。公子突的母親是宋國人,宋國的國君得知公子突的心思後,便心生一計。 宋國國君派人將祭足誘騙到宋國,並將他囚禁起來。在囚禁期間,宋國國君對祭足威逼利誘,讓他廢掉鄭昭公,改立公子突爲國君。祭足在無奈之下,只得答應了宋國國君的要求。 當祭足回到鄭國後,便按照與宋國國君的約定,宣佈廢黜鄭昭公,擁立公子突爲新的國君。鄭昭公得知此事後,悲憤交加,但又無力反抗,只能逃離鄭國。公子突如願以償地成爲了鄭國的國君。 鄭昭公的一些忠誠臣子對祭足的所作所爲極爲不滿,他們對祭足可謂是“嗔目切齒”,認爲他背叛了鄭昭公,爲了個人利益而做出如此不忠不義之事。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高渠彌,他對祭足的怨恨尤其深重。 時光荏苒,鄭國在公子突的統治下,局勢逐漸變得動盪不安。高渠彌一直在尋找機會報復祭足。終於,在一次宮廷爭鬥中,高渠彌找到了機會,他設計殺害了祭足,算是爲鄭昭公報了一箭之仇。 然而,鄭國的動盪並未因此結束,此後鄭國又經歷了多次政權更迭和內亂,國家陷入了長期的混亂之中。 這個故事展現了權力鬥爭的殘酷和複雜,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利益面前人性的弱點。祭足的行爲引起了衆人的憤恨,而高渠彌的報復也只是這場權力紛爭中的一個小插曲。嗔目切齒的情緒背後,是忠誠與背叛、正義與邪惡的激烈碰撞,它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性的掙扎。鄭國的這段歷史,也成爲了後人引以爲戒的例子,提醒着人們在面對權力和利益時,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和原則。

嗔目切齒-成語圖片

嗔目切齒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