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秦暮楚

成语拼音

chén qín mù chǔ

晨秦暮楚成语解释

犹言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

典故出处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孟子·公丑下二》乃游士之失守者,唯恐不得为臣而蚤定臣礼,于是晨秦暮楚,无国而不为臣,无君而非其君。”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事业上总是摇摆不定,没有坚定的方向,让人觉得就像晨秦暮楚一般。

成语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地处中原的小国,名为卫国。这个国家在列强纷争的时代,常常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卫国的一位年轻谋士名叫李华,他才华横溢,心怀壮志。当时,秦国崛起,势力强大,不断扩张自己的版图。卫国的国君面对秦国的威胁,感到十分恐慌,不知如何是好。 秦国派遣使者来到卫国,许以丰厚的利益,要求卫国与秦国结盟,并向秦国称臣。卫国国君犹豫不决,召集大臣们商议。李华站出来说道:“大王,秦国虽然强大,但我们也不能轻易就范。我们应该保持独立和尊严,不能盲目地依附于秦国。”然而,其他一些大臣却主张顺应秦国,以免遭受战火。 就在卫国摇摆不定之时,楚国也得知了卫国的情况。楚国同样野心勃勃,想要扩大自己在中原的影响力。楚国也派出使者来到卫国,向卫国国君承诺,如果卫国与楚国结盟,楚国将给予卫国更多的好处和保护。 卫国国君这下更加左右为难了,一会儿觉得秦国实力雄厚,一会儿又觉得楚国的条件诱人。于是,卫国在秦国和楚国之间反复徘徊,时而倾向于秦国,时而又倾向于楚国,真可谓是朝秦暮楚。 李华看到国家如此摇摆不定,心急如焚。他多次进谏国君,希望国君能坚定立场,做出明智的选择。但国君在利益的诱惑和威胁面前,始终无法下定决心。 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卫国一会儿亲近秦国,一会儿又亲近楚国,导致两个大国都对卫国产生了不满和怀疑。最终,秦国和楚国都对卫国失去了耐心,两国同时对卫国发动了攻击。 卫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陷入了战火之中。百姓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国家也面临着覆灭的危险。李华痛心疾首地对国君说:“大王啊,我们当初如果能坚定地选择一方,或许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如今我们朝秦暮楚,两边都得罪了,这是我们自己种下的苦果啊!” 然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卫国在秦国和楚国的夹击下,国力日渐衰落,最终沦为了一个弱小的国家,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重大抉择时,一定要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不能像卫国一样朝秦暮楚,摇摆不定。否则,最终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战乱纷争的时代,小国的无奈和悲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这个成语也一直流传下来,警示着后人要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选择。

晨秦暮楚-成语图片

晨秦暮楚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