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秦暮楚

成語拼音

chén qín mù chǔ

晨秦暮楚成語解釋

猶言朝秦暮楚。比喻反覆無常。

典故出處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孟子·公醜下二》乃遊士之失守者,唯恐不得爲臣而蚤定臣禮,於是晨秦暮楚,無國而不爲臣,無君而非其君。”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事業上總是搖擺不定,沒有堅定的方向,讓人覺得就像晨秦暮楚一般。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地處中原的小國,名爲衛國。這個國家在列強紛爭的時代,常常面臨着艱難的抉擇。 衛國的一位年輕謀士名叫李華,他才華橫溢,心懷壯志。當時,秦國崛起,勢力強大,不斷擴張自己的版圖。衛國的國君面對秦國的威脅,感到十分恐慌,不知如何是好。 秦國派遣使者來到衛國,許以豐厚的利益,要求衛國與秦國結盟,並向秦國稱臣。衛國國君猶豫不決,召集大臣們商議。李華站出來說道:“大王,秦國雖然強大,但我們也不能輕易就範。我們應該保持獨立和尊嚴,不能盲目地依附於秦國。”然而,其他一些大臣卻主張順應秦國,以免遭受戰火。 就在衛國搖擺不定之時,楚國也得知了衛國的情況。楚國同樣野心勃勃,想要擴大自己在中原的影響力。楚國也派出使者來到衛國,向衛國國君承諾,如果衛國與楚國結盟,楚國將給予衛國更多的好處和保護。 衛國國君這下更加左右爲難了,一會兒覺得秦國實力雄厚,一會兒又覺得楚國的條件誘人。於是,衛國在秦國和楚國之間反覆徘徊,時而傾向於秦國,時而又傾向於楚國,真可謂是朝秦暮楚。 李華看到國家如此搖擺不定,心急如焚。他多次進諫國君,希望國君能堅定立場,做出明智的選擇。但國君在利益的誘惑和威脅面前,始終無法下定決心。 這樣的局面持續了一段時間,衛國一會兒親近秦國,一會兒又親近楚國,導致兩個大國都對衛國產生了不滿和懷疑。最終,秦國和楚國都對衛國失去了耐心,兩國同時對衛國發動了攻擊。 衛國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陷入了戰火之中。百姓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國家也面臨着覆滅的危險。李華痛心疾首地對國君說:“大王啊,我們當初如果能堅定地選擇一方,或許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如今我們朝秦暮楚,兩邊都得罪了,這是我們自己種下的苦果啊!” 然而,後悔已經來不及了。衛國在秦國和楚國的夾擊下,國力日漸衰落,最終淪爲了一個弱小的國家,只能在大國的夾縫中艱難生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大抉擇時,一定要有堅定的立場和原則,不能像衛國一樣朝秦暮楚,搖擺不定。否則,最終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在那個戰亂紛爭的時代,小國的無奈和悲哀。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這個成語也一直流傳下來,警示着後人要在關鍵時刻做出明智的選擇。

晨秦暮楚-成語圖片

晨秦暮楚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