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成语拼音

dǎ cǎo jīng shé

打草惊蛇成语解释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典故出处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成语典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成语造句

在行动之前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贸然行事,以免打草惊蛇,导致计划失败。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县城里,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捕快名叫李三。 这一天,县城里发生了多起盗窃案,弄得人心惶惶。李三决心要将这个盗贼捉拿归案,还百姓一个安宁。经过一番侦查,他发现了一个可疑之人,总是在案发地附近出没。 李三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暗中观察着这个可疑人的一举一动。然而,有一天,李三的一个同伴在跟踪时不小心弄出了声响,惊动了那个可疑人。那人瞬间警觉起来,拔腿就跑。李三得知消息后,懊悔不已,知道这次算是打草惊蛇了。 但李三并没有放弃,他更加谨慎地重新展开调查。他通过询问周围百姓,收集到了更多关于这个可疑人的信息。终于,他发现了这个可疑人的落脚点。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三带领着一众捕快悄悄地包围了那处房屋。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生怕再次惊到对方。当他们确认盗贼就在屋内后,李三一声令下,众人冲进屋内,成功地将盗贼擒获。 经审讯,这个盗贼果然就是近期多起盗窃案的始作俑者。百姓们听闻盗贼被擒,无不拍手称快,对李三的智谋和勇敢赞不绝口。 而李三也从这次经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行事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能轻易地打草惊蛇,否则可能会前功尽弃。就如同《南唐近事》中记载的那样:“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这则故事中的王鲁本想惩治主簿,却因自己心中有鬼,担心被牵连,而有了那样的感慨。打草惊蛇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提醒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惊动和失误。李三在今后的捕快生涯中,始终牢记这次的教训,更加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为维护县城的治安做出了重要贡献。

打草惊蛇-成语图片

打草惊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