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步绳趋

成语拼音

chǐ bù shéng qū

尺步绳趋成语解释

指行有准绳,循法度。

典故出处

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侍乎否否乎?”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那所纪律严明的学校里,学生们的行为举止仿佛都受到严格的规范,如同尺步绳趋,不敢有丝毫的偏差。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年轻的书生叫李明。李明自幼聪慧好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秩序严谨,人们的行为举止都有着诸多规范和约束。李明一心追求学问,渴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 为了能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李明开始了艰苦的学习之旅。他每天早早起床,废寝忘食地读书,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力求深刻理解和掌握。他的行为举止也变得格外谨慎,生怕自己有丝毫的差错。 在这个过程中,李明就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绳子牵引着,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可谓是尺步绳趋。他严格按照师长的教导和当时的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不敢有丝毫的逾越。 有一次,李明参加一个文人聚会。聚会上,大家高谈阔论,各抒己见。然而李明却始终保持着拘谨的态度,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担心会违背当时的社交规则。他就那样静静地坐在一旁,认真倾听着别人的言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个官职。然而,进入官场后的他依然保持着那种尺步绳趋的状态。他对上司的命令唯命是从,不敢有任何的异议。 但慢慢地,李明发现这种过度谨慎的行为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困扰。有时候,一些合理的建议他也因为害怕违背上级的意愿而不敢提出。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不能一味地尺步绳趋,而应该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适当展现自己的才能和见解。 于是,李明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他依然尊重规则和礼仪,但也学会了在合适的时机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开始在官场中崭露头角,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李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但也不能过于刻板和拘谨。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机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如同李明一般,从最初的尺步绳趋到后来的灵活应变,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

尺步绳趋-成语图片

尺步绳趋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