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步繩趨

成語拼音

chǐ bù shéng qū

尺步繩趨成語解釋

指行有準繩,循法度。

典故出處

清·馮桂芬《復莊衛生書》以彼其文,豈不周規折矩,尺步繩趨,侍乎否否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所紀律嚴明的學校裏,學生們的行爲舉止彷彿都受到嚴格的規範,如同尺步繩趨,不敢有絲毫的偏差。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年輕的書生叫李明。李明自幼聰慧好學,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 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社會秩序嚴謹,人們的行爲舉止都有着諸多規範和約束。李明一心追求學問,渴望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實現自己的抱負。 爲了能在科舉中取得好成績,李明開始了艱苦的學習之旅。他每天早早起牀,廢寢忘食地讀書,對每一個知識點都力求深刻理解和掌握。他的行爲舉止也變得格外謹慎,生怕自己有絲毫的差錯。 在這個過程中,李明就像是被一根無形的繩子牽引着,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可謂是尺步繩趨。他嚴格按照師長的教導和當時的禮儀規範來要求自己,不敢有絲毫的逾越。 有一次,李明參加一個文人聚會。聚會上,大家高談闊論,各抒己見。然而李明卻始終保持着拘謹的態度,不敢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擔心會違背當時的社交規則。他就那樣靜靜地坐在一旁,認真傾聽着別人的言論。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了一個官職。然而,進入官場後的他依然保持着那種尺步繩趨的狀態。他對上司的命令唯命是從,不敢有任何的異議。 但慢慢地,李明發現這種過度謹慎的行爲也給自己帶來了一些困擾。有時候,一些合理的建議他也因爲害怕違背上級的意願而不敢提出。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不能一味地尺步繩趨,而應該在遵循規則的基礎上,適當展現自己的才能和見解。 於是,李明逐漸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爲方式。他依然尊重規則和禮儀,但也學會了在合適的時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開始在官場中嶄露頭角,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爲百姓做了許多實事,贏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李明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和規範,但也不能過於刻板和拘謹。我們應該在合適的時機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才能,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又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如同李明一般,從最初的尺步繩趨到後來的靈活應變,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

尺步繩趨-成語圖片

尺步繩趨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