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有名
成语拼音
- chū shī yǒu míng
出师有名成语解释
- 有正当理由进行征伐。
典故出处
- 京剧《将相和》第一场赵若献璧,乃惧怕我邦,不难臣服;若是不献,再去征讨,方算出师有名。”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战争爆发之前,他必须为自己的行动寻找合理的理由,以做到出师有名。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故事都体现了“出师有名”的重要性。
在春秋时期,齐国日益强大,齐桓公欲称霸诸侯。当时,北方的山戎时常侵扰燕国,给燕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燕庄公无奈之下,只得向齐国求救。齐桓公认为这是一个树立自己威望、出师的好机会。他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即尊崇周天子,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正义且极具号召力的理由。于是,齐桓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往燕国,援救燕国。
齐桓公的军队与山戎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地击退了山戎,拯救了燕国。这一战,让齐国的威名远扬,各诸侯国对齐桓公也越发敬重。齐桓公出师援救燕国,正是因为有了“尊王攘夷”这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使得他的行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在后世的许多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出师有名”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献帝的名义征讨四方,从表面上看,他的行动似乎都是代表着朝廷,有着正当的理由。虽然其真实目的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但这种“出师有名”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赢得了人心和政治优势。
再如,明朝的朱元璋,在起兵反元时,打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个口号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让广大民众对他的起义军充满了期待和支持。朱元璋正是凭借着这一“出师有名”的主张,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历史不断证明,“出师有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军队或者一个政治势力的行动是多么的关键。它能够凝聚人心,获得广泛的支持和认同,让行动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如果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随意发动战争或进行政治斗争,往往会遭到各方的质疑和反对,甚至可能导致失败。出师有名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需要领导者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和对人心的深刻洞察,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辉煌的篇章。
出师有名-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