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恶是崩
成语拼音
- cóng è shì bēng
从恶是崩成语解释
- 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典故出处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一个人如果不能坚守正道,放纵自己的恶行,那么最终必然从恶是崩,落得悲惨的下场。
成语故事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卫国的国君卫庄公,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州吁。
州吁自幼生性暴戾,喜好武事,而卫庄公却对他过分宠溺,从不加以管束。大夫石碏曾多次进谏卫庄公,提醒他不可纵容州吁,以免日后生出祸端,但卫庄公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州吁的行为越发肆无忌惮。他与一些同样品行不端的人结交,整日惹是生非。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关系密切,石碏多次劝诫石厚远离州吁,然而石厚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卫庄公去世,卫桓公即位。州吁对桓公心怀不满,他野心勃勃,妄图夺取国君之位。在与石厚等人密谋策划后,州吁发动叛乱,杀害了卫桓公,自己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州吁执政后,其暴政引起了卫国百姓的极大不满。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民怨沸腾。石碏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深知州吁的统治不会长久,必须想办法将其推翻。
于是,石碏暗中与陈国取得联系,策划了一场推翻州吁的行动。最终,在陈国的帮助下,州吁和石厚被擒获。石碏毫不留情,亲自下令处死了自己的儿子石厚,以正国法。
州吁的所作所为正是“从恶是崩”的典型写照。他放纵自己的恶行,毫无节制地追求权力和欲望,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覆灭。就如同历史上许多因作恶多端而走向衰败的人物和政权一样,他们背离了道德和正义,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从恶之人,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威风一时,但终究会在风浪的冲击下崩塌。
而石碏以国家大义为重,坚决果断地处置了恶事做尽的儿子,这种行为令人敬佩。他的举动也向世人表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无论邪恶势力多么强大,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
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人,要坚守道德底线,不可肆意妄为,从恶行事。否则,必将自食恶果,走向崩溃的结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正义之士在面对邪恶时的坚定信念和果敢行动,他们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从恶是崩-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