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不让
成语拼音
- cùn bù bù ràng
寸步不让成语解释
- 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典故出处
- 清·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在涉及原则的问题上,他向来立场坚定,面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寸步不让。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国家,分别是陈国和蔡国。这两个国家时常因为边界问题产生摩擦,双方都互不相让。
陈国的国君是一位性格强硬的人,他对于蔡国的一些举动极为不满,认为蔡国侵犯了陈国的领土。而蔡国的君主同样不甘示弱,坚决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
有一次,双方的军队在边界相遇,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陈国的将领要求蔡国军队立刻退出他们认为属于陈国的地盘,而蔡国的将领则声称那是蔡国的固有领土,双方僵持不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越发紧张,小规模的冲突时有发生。陈国国君得知情况后,立刻增派了更多的兵力前往边界,并且下达了死命令,要求将士们在领土问题上寸步不让。蔡国方面也做出了同样的反应,他们也加强了兵力部署,坚决不退缩半步。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一位智慧的大臣站了出来。他向陈国国君进谏道:“陛下,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和损失,我们不能一味地强硬对抗。《孙子兵法》中曾说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呢?”陈国国君听后,陷入了沉思。
与此同时,蔡国也有大臣提出了类似的建议。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双方最终决定坐下来进行谈判。在谈判桌上,双方都放下了之前的强硬态度,开始理性地探讨边界问题。
经过艰苦的谈判和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成功地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矛盾和争端时,一味地寸步不让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有时候,适当的妥协和协商反而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就像《论语》中所说:“礼之用,和为贵。”通过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分歧和矛盾,我们应该学会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地处理问题,避免因为过度强硬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
寸步不让-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