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惊受怕

成语拼音

dān jīng shòu pà

担惊受怕成语解释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成语典故

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一个家业,担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一回)

成语造句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人们每天都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总是担惊受怕。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名叫李四的普通人。李四家境贫寒,靠着给镇上的富户打零工维持生计。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群流寇,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小镇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李四也开始担惊受怕,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他每天都小心翼翼地出门,生怕遇到那些凶恶的流寇。 为了保护家人,李四决定带着他们逃离小镇,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他们一路奔波,风餐露宿,历经了许多艰难困苦。在逃亡的过程中,李四时刻保持着警惕,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紧张万分。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村庄。李四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他很快发现这个村庄也并不完全安全。附近时常有一些山贼出没,虽然没有像那些流寇那么残暴,但也让村民们整日提心吊胆。 李四一家不得不继续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他每天努力劳作,希望能为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四心中始终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不知道这种担惊受怕的生活何时才能结束。直到有一天,朝廷的军队平定了附近的流寇和山贼,小镇和村庄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李四和家人也终于可以安心地生活了,他们再也不用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经过这段艰难的经历,李四明白了,只有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这来之不易的和平,需要大家共同去守护和珍惜。 就如历史上的许多时期,百姓们在战乱中往往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例如三国时期,烽火连天,百姓们四处逃亡,生命和财产都得不到保障,每日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只有当天下太平,社会稳定,人们才能安居乐业,不再受这种恐惧和不安的折磨。担惊受怕这个成语,正是对这种不安状态的生动写照。

担惊受怕-成语图片

担惊受怕

其他成语故事